一、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次稀便或水样便),可伴有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二、如何传播? “病从口入”是关键!
1. 粪-口传播:
患者或携带者的粪便污染食物、水源、餐具、手,他人接触后未清洁即进食。例如:生食海鲜(如刺身)、未洗净的瓜果蔬菜、饮用生水、用脏手抓食物等。
2. 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呕吐物、粪便后未彻底洗手,或共用毛巾、餐具等。
3. 空气传播(部分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者的呕吐物形成气溶胶,可通过空气传播。
三、主要症状有哪些?
典型表现:腹泻(稀便、水样便或脓血便)、腹痛、恶心、呕吐,部分人伴有发热(体温≥38℃)。
警惕重症信号:婴幼儿、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需注意: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尿量减少、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脱水表现);
粪便带血、持续高热、剧烈腹痛;
精神萎靡、意识模糊。
四、如何预防?——做好“五要五不要”!
要做到的5件事:
1. 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材前、接触呕吐物/粪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含酒精洗手液)。
2. 饮食卫生:食物彻底煮熟(尤其是海鲜、肉类、蛋类),剩菜冷藏<24小时,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水果洗净去皮,不喝生水,用清洁水漱口、洗餐具。
3. 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餐具、玩具、家具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呕吐物/粪便用含氯消毒粉覆盖30分钟后再清理,避免直接接触。
4.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避免接触他人,尤其是老人、儿童;
不共用毛巾、水杯、餐具。
5. 疫苗防护:婴幼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建议6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高风险人群(如疫区旅行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接种霍乱疫苗。
不要做的5件事:
不吃生食、半生食(如刺身、醉虾、未熟鸡蛋);
不喝野外水源、街头摊贩的冷饮;
不随意接触患者的呕吐物/粪便(需戴手套、口罩处理);
不自行滥用抗生素或止泻药;
腹泻期间不饮酒、不喝含糖饮料(可能加重腹泻)。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