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将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相融合,以切实举措落实惠民工程,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更高要求,促进医院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大力开展高质量政治理论学习、扎实践行立德树人、积极服务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巩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创新构建“三线联动、一线贯通”工作机制,巩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中心线”,强化党支部建设“中场线”,激活党员队伍建设“生命线”,自觉把“两个维护”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党员干部行动上,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一线贯通。
二是狠抓队伍建设,发挥头雁效应。医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与医疗教学科研双融合、双促进路径,实现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同时,探索推进党支部参与内部组织机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确保党支部政治功能有效发挥。
(二)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优化党支部设置,明晰建设路径。医院党委按照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坚持应建尽建,调整党支部设置,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医院设置8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共35个党支部。
二是严格督查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医院党委紧盯基层党建关键点,围绕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核心内容,根据学校印发《锦州医科大学基层党组织“一融双高”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要求,督促各党支部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三是深入基层,纾困解难。开展领导班子每周一到科室参加早交班活动,解读医院的各项决策,倾听群众的建议,帮助科室查找影响科室发展的问题,积极帮助寻求解决之道。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严格教育管理,建立“三心”激励机制。通过“1+1”工作例会制,以“每周一次部门例会、每季度一次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为抓手,研讨加强党支部建设事项,解决基层党建新问题,创造“舒心”工作氛围。推行“三级党课制度”,落实“党委书记带头讲、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分头讲、支部书记积极讲”的全链条党课机制,扎实党务工作“信心”。持续完善党务干部培养入口和出口,将党务工作经验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考量内容,坚定干事创业“决心”。
二是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医者担当。为号召党员同志在国家和医院建设中增强责任感、提高贡献度,医院党委派驻村干部2名;设置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启动“暖阳健康工程”,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咨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医疗护理难题。
(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一是夯实融合基础。坚持应建尽建,换届调整全院党支部35个,深入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推进支委会决策制度,充分发挥支委会议事职能,打通融合通道,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
二是构建融合生态。深入推进“党建+医院文化”,围绕医院核心文化,打造集党建、管理、质量、廉政等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把文化建设融入医院改革发展各个方面。
三是搭建融合桥梁。贯彻“医院以服务病人为中心、职能部门以服务临床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把支部结对共建作为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构建了以学习、支持、督导为主要工作载体的专项融合发展共同体。推动医院党支部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增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学互促。
(五)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蓄势赋能
一是人才引进。助推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输血”更需要“造血”。我院制定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人才管理暂行办法(2022年修订)》,提高人才待遇,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二是人才培养。书记带头,党员冲锋,艰苦奋斗。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支部在党的先进思想的影响下,结合自身岗位,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目标。真真正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形成支部的凝聚力,全心全意跟党走,发挥党员力量,明确建设目标。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鼓励所有党员参与其中,打造党员先锋岗,明确党建引领医疗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明白先进的医疗科研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六)党建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医院党委对党支部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医院教学、管理全过程。充分挖掘医学学科中的思政元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行医情怀塑造,引导广大教职工、学生牢记初心使命,担起新时代新使命。
二是建强党支部是关键。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了解、凝聚广大党员的前沿阵地,关乎党的各项政策、决策部署能否贯彻落实。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把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全体教职工、学生落到实处,使之成为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是推动业务发展是核心。医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围绕医院医疗工作、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服务患者为目标,为全体人员创造良好干事氛围,以强烈的责任担当为社会发展和地方服务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