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通过“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高发。
二、主要症状
1.突发高热(39~40℃),持续3~7天;
2.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三痛”);
3.皮肤出现红色皮疹(多在第3~6天);
4.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牙龈出血等;
5.重症登革热(如登革出血热)可导致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三、传播途径
唯一传播媒介:伊蚊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
不会通过空气、接触或直接人际传播。
四、防护措施
1. 防蚊灭蚊
1)清除积水:定期清理家中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蚊虫孳生地)。
2)安装纱窗、蚊帐,使用电蚊拍或驱蚊液(含避蚊胺、驱蚊酯成分)。
3)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
2. 疑似感染应对
1)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且近期有疫区旅居史,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2)避免被蚊虫叮咬(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3. 医疗机构防控
1)早期识别和隔离疑似病例,避免院内传播。
2)加强病区防蚊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等。
五、特别提示
1.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补液、退热)。
2.感染一种型别的登革病毒后,仍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别(共4种),且后续感染重症风险更高。
3.疫苗研发尚未普及,防护以灭蚊为主。
六、高风险人群
1.婴幼儿、老年人、孕妇;
2.患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或免疫力低下者。
医院感染与疾病预防部提醒:
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灭蚊!全民参与清理环境,减少蚊虫孳生,保护自身和社区健康。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