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21日
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
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癌症风险因素;
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
促进早诊早治;
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
并定期复查。
u 认识癌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癌症不是突然发生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2. 很多癌症是突然被发现的。很多恶性肿瘤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发展到正常组织受压迫、身体功能出现问题才会表现出症状,这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3. 癌症没有特效药。癌症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当异常的细胞快速产生,并超越其正常边界生长,或侵袭临近部位、扩散到其他器官时,癌症就发生了。一般认为,癌症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基因变异而造成的细胞无限增殖性疾病。例如肝癌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污染、饮水污染、饮酒、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即使同样是肝癌,不同地区肝癌的诱发因素也不尽相同,如我国肝癌多有乙型肝炎感染背景,而欧美、日本等地的肝癌则多与丙型肝炎病毒有关,这也是现代医学如此发达,却没有抗癌特效药的根本原因之一。
4. 癌症可有效防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和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u 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从我做起
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由中国抗癌协会于1995年倡导发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为健康助力!
1. 均衡饮食,远离不良、致癌的饮食习惯。健康饮食与防癌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腌制咸菜类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它在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下会与胃内的蛋白分解物合成形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容易引起食管癌、胃癌等。食物因高温糊锅时会影响其中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产生诸如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质,长时间摄入此类物质会增加患癌风险。此外,烤肉类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杂环胺,烧烤时产生的熏烟中也含有杂环胺,此类物质积聚在体内时会破坏DNA甚至引起癌症。因此烧烤虽然美味,但也要少吃。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研究表明多吃富含化学物和维生素的食品可以预防癌症,美国癌症研究院研究发现体内多余的脂肪增加了12种癌症的风险。蔬菜和水果的热量相对较低且营养全面,全谷物和豆类富含纤维,这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间接降低患癌风险,还能保持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需注意的是没有一种食物可以单独保护你免受癌症侵害,因此平时饮食时需要注意食物之间的相互营养搭配。
2. 规律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机体抗癌物质合成。研究发现,运动会通过激发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维持健康的免疫细胞环境等增强机体的抗炎作用,提高免疫力,对于延缓癌症的发生是有利的。世界卫生组织对最低运动量的建议:所有成年人包括有慢性病或残疾的人,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儿童和青少年应平均每天运动60分钟;老年人(65岁或以上)增加强调平衡和协调以及强化肌肉的运动,以预防跌倒。
3. 减少大量饮酒。大量饮酒是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口腔癌、喉癌、口咽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饮酒越多,癌症的风险越高。酒精是一种具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被认为是一级致癌物。酒精的致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乙醛,乙醛是一种强致癌物。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细胞的DNA,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长期饮酒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炎症环境有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酒精摄入可能导致表观遗传变化,尤其是DNA甲基化的异常。DNA甲基化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异常的DNA甲基化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失调,从而增加癌症风险。酒精摄入可能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激素水平失衡。例如,饮酒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酒精摄入会影响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人体无法有效抵抗癌变细胞。
4. 远离烟草,主动戒烟。长期吸烟和二手烟都会诱发基因恶性突变,烟草烟雾中的化合物和有害物质会加速基因的损伤、阻止基因的修复,从而诱发癌症。研究表明,吸烟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吸烟时,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进入人体,损伤细胞的 DNA,引起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癌变,并逐渐发展成癌症。长期吸烟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癌细胞更容易逃脱免疫监视,从而加速癌症的发展。此外,二手烟也同样危害健康,它会对不吸烟者的身体造成损害,增加患癌风险。长期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中,身体细胞不断受到攻击,基因突变的几率增大。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早戒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为了健康,远离烟草。戒烟不仅利己,也有益于身边人。打造无烟环境,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
5. 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从而预防癌症发生。研究发现,具有睡眠障碍的人群患所有癌症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调查结果还显示,在癌症诊断前至少两年内,所有患者都被证实患有睡眠障碍。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涉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轮班工作”定位为2A类致癌因素。睡眠障碍增加癌症风险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夜晚睡眠不足会减少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的作用有很多,包括控制昼夜节律和睡眠周期,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抗衰老和抗肿瘤激素,此外褪黑素还有抗雌激素作用,缺乏褪黑素可能会导致有睡眠障碍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其次,长期严重的慢性失眠,会导致体内免疫功能物质分泌减少,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免疫功能。
6.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癌症的高危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既可以实现减肥目标,又能降低癌症风险。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将中国成人的超重定义为体重指数(BMI)≥24.0kg/m2,肥胖为BMI≥28.0kg/m2。肥胖已被证实为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调查研究发现至少有十余种癌症与肥胖相关,包括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肾癌、胰腺癌等,而且肥胖会导致更差的预后和生存率。目前45岁以下年轻人中的结直肠癌发生率飙升,超重和肥胖是最重要因素之一。肥胖可能通过促进炎症的发生以及破坏体内激素的整体平衡等机理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肥胖还会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影响肿瘤的进展和预后。长期超重和肥胖以及在较年轻时出现超重和肥胖,更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可以有效减少肥胖的发生,降低癌症发生风险。7. 定期防癌筛查。针对性的防癌筛查可以有效预防多种肿瘤的发生。通过防癌筛查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实现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标。防癌筛查不同于常规体检,常规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和健康隐患,可针对在体检中发现的异常结果进行管理。防癌筛查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规范的身体癌症筛查, 在无症状的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某种高发癌症的高风险人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并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早诊早治。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防癌筛查十分重要。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