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生命禁区”那曲,复杂脊柱手术曾是当地医疗领域的“空白页”。近日,锦医三院援藏专家赵恒伍带领那曲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成功突破高原医疗瓶颈,为一名复杂脊柱疾病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这例那曲地区首例复杂脊柱手术的完成,不仅为患者点亮康复希望,更标志着当地脊柱外科诊疗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为高原医疗援藏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患者高原求医无门,复杂脊柱病亟待救援
因那曲地区此前缺乏开展复杂脊柱手术的技术条件,该患者已饱受病痛困扰数月,辗转求医却始终未能获得有效治疗。
赵恒伍主任抵达那曲开展援助工作后,在查房时发现了这位特殊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其病情已发展至需紧急手术干预的阶段,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
在“生命禁区”破解“豆腐上掰硬棍”难题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高原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接踵而至。一方面,那曲低氧低压的环境不仅会加重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增加心肺负担,更对手术团队的体力与专注力构成极大考验;另一方面,脊柱手术本身操作空间狭小,周围遍布精密的神经与血管,被业内比作“在豆腐上掰硬棍”。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赵恒伍主任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召集受援医院麻醉科、影像科、手术室、输血科等科室骨干,结合高原医疗特点反复推演手术流程,从手术入路选择、神经保护方案到术中应急处理预案,逐一细化落实,最终敲定最优手术方案。
手术当日,赵恒伍主任带领团队提前进入手术室调试设备、熟悉环境,在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胸闷等不适后,精准开始手术操作。
术中,他凭借数十年积累的脊柱外科经验与精湛技术,在助手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无误。经过数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中出血量远低于预期,生命体征始终保持平稳。
从“输血”到“造血”,培育高原“带不走的医疗队”
这例手术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场生动的“传帮带”实践。手术过程中,赵恒伍主任边操作边讲解,将脊柱定位技巧、神经保护要点、术中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术后,他还牵头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指导方案,并开展专题培训,系统讲解复杂脊柱疾病的诊疗规范与术后护理要点,为那曲培养一支“带不走的脊柱外科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疗援藏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赵恒伍主任在术后总结时表示,那曲群众对优质医疗的迫切需求,是每一位援藏医生前行的动力。此次手术填补空白只是起点,未来将继续扎根高原,把先进的诊疗技术与理念留在那曲,用医者仁心守护那曲儿女的生命健康。这例手术的成功,是国家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政策成效的生动缩影,而赵恒伍主任在那曲的这份坚守与突破,正是无数援藏医疗工作者践行“老西藏精神”的真实写照。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