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肝脏传染病,甲肝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自2008年以来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及近年来卫生条件改善等措施的实施,我国全人群甲肝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部分地区出现成人甲肝高发情况,部分病例感染HAV与生食或半生食海鲜等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带您认识甲肝,了解如何有效预防,守护自身与家人健康。
一、首先认识甲肝病毒的特点:传染性强 抵抗力强
HAV是甲肝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肝病毒属,基因组为线状单股正链RNA;虽然HAV有6个基因型(I-VI型),但只有1个血清型,甲肝疫苗对各基因型HAV感染均具有保护作用。
HAV的传染性较强,仅需10-100个病毒颗粒入口即可导致感染。
HA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耐低温、高温及耐酸、乙醚、氯仿等。比如在温度方面,HAV的感染性在零下20℃或更低温度下可保持多年,在4℃环境可保持1年左右,在60℃时10-12小时不能完全灭活HAV,而在100℃时1-5分钟即可完全灭活HAV。
在自然条件下,HAV在淡水、海水、污水、泥沙及贝类等水产品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因而容易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牡蛎、蛤蜊等滤食性软体动物能通过滤水,将水体中的病毒吸附并浓缩于体内(主要在消化腺),导致其体内病毒浓度远超周边环境,即贝类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是携带HAV的重要载体之一。
二、甲肝的临床表现
	
三、传染源:患者与隐性感染者
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临床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感染病毒但无症状),患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早期可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病毒,具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没有症状,但仍可通过粪便排毒,所以也具有传染性,但不容易被发现。
四、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
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方式包括:
	
五、哪些人容易感染甲肝病毒
没有感染过HAV且没有接种过甲肝疫苗者,均是甲肝的易感人群。我国自2008年将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儿童接种率显著提高,近年来儿童发病少见;但许多成年人因未接种甲肝疫苗,缺乏抗体保护,属于易感人群,尤其是以下人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如到甲肝高流行地区旅行者、污水处理人员、相关实验室人员、食品(包括水产品)生产经营人员、沿海地区居民、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灾区人群等;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等有基础疾病者则属于感染HAV后易发生重症人群。
六、如何预防甲肝
●接种甲肝疫苗
接种甲肝疫苗或自然感染HAV后,常可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HAV的几率较低。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建议未接种和未全程接种甲肝疫苗的儿童,及时补种。对于2008年之前出生人群,未接受甲肝疫苗规模接种,如体内无甲肝抗体(抗-HAV IgG),建议接种甲肝疫苗。特别是以上具有较高感染风险人群和感染后易发生重症人群。具体接种事宜,可咨询我国各级疾控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注意饮食、饮水安全
处理食材要生熟分开;海鲜等水产品要做熟(100℃或以上温度至少1-5分钟)后再吃,不要生食;生食的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不喝生水。
●做好手部清洁
饭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及外出回家后,记得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揉搓至少20秒,清洁双手,这是预防病从口入的关键环节之一。
●保持环境卫生
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家中有患者要做好隔离,对环境及其日常用品和餐具,可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紫外线灯照射或高温蒸煮等方式进行消毒,但酒精消毒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家人等密切接触者要留意自身健康状况。
甲肝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通过接种甲肝疫苗,注意饮食、饮水安全,做好手部清洁以及保持环境卫生等,可以有效预防甲肝。
      
          锦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版权所有
辽宁华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扫一扫进入互联网医院